在贷款过程中,不少人习惯“找关系”或委托中介帮忙,认为这样更容易批款。可问题是,你确定你找的真的是正规中介吗?
很多看似“热心帮忙”的贷款中介,实际上是“AB贷”黑中介,利用信息不对称进行欺诈性操作和资金套取。今天就从“非正规中介”的典型特征入手,教你识别隐藏的陷阱!
(一)“AB贷”套路全揭秘:6大常见特征(符合2条就危险)
1.公司资质造假或营业执照与实际名称不符
表面上是“××信贷中心”,实际无任何金融资质,甚至连营业执照都挂在别的行业名下。
2.欺诈性话术,制造“加分错觉”
对你说:“你信用不好,找个信用好的朋友就能批。”
对你朋友说:“你只需要签个字,不用承担责任。”
本质是将你朋友包装成“主借人”,转嫁风险。
3.虚构官方背景,伪装合作场景
打着“银行合作签约中心”旗号进行诈骗(银行从不与中介或个人签约)
假冒银行职员,佩戴伪造工牌
编造“审批已通过”的截图吸引客户
随意P图“显示额度”,误导借款人
4.资金转移手段反常,切断风控轨迹
要求担保人开新手机卡、新银行卡,并交由中介操作。这等于将资金从监管体系中“隔离”出来,银行很难追踪后续资金流。
5.合同“狸猫换太子”,偷天换日
原本说是担保人签字,结果却让人签的是《贷款确认书》而不是《担保协议》,法律上直接把担保人变成了借款人。
6.非法瓜分资金,套现后跑路
如:贷款审批100万元
→真正用来装修/买车的只有50万
→中介抽走30万
→担保人账户临时过账20万后被要求转回中介
最终结果:银行只认合同签字人,剩下的债务由“担保人”独自承担。
(二)司法认定与法律后果
这类“AB贷”行为,在司法体系中通常被认定为诈骗、非法经营、骗贷等刑事案件,责任划分通常为:
“担保人”由于签署确认书,成了法律意义上的借款人,需承担全部债务;
中介若跑路,难以追责;
银行依据合同追讨欠款,无视私下说辞。
(三)如何有效防范?牢记“三不原则”
不为他人“凑资质”或“走流水”
哪怕是朋友拜托,也不能用自己的信用为别人担保、提供银行卡、接受代操作。
不办理新卡、新手机号用于贷款
这类操作多为“资金隔离”设计,一旦出现问题,将成为被追责的证据。
不签署内容模糊、未注明责任的贷款文件
任何金融文件未标明金额、用途、借款主体前,坚决不签!
(四)验证中介真伪的“四步法”
1.查证企业资质
索取《营业执照》
在“国家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”、企查查、启信宝等平台核实真实性
2.核实人员身份
拨打官方银行客服电话
提供对方工号,核实是否为在职员工
3.关注资金流动逻辑
贷款必须直接打入自己名下的“老卡”账户,拒绝中转、走他人账户
4.保留完整证据链
录音+聊天记录+宣传材料截图等
如出现问题,这些将是刑事举报与民事维权的重要依据
5写在最后:
真正的银行审核,只看你自己,不看谁来“辅助”。
凡是打着“朋友辅助贷款”“走账提升信用”旗号的,基本都是AB贷的伪装。防骗从识人开始,护住信用就是护住你未来的资金安全!
北京配资网,10倍杠杆配资平台,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