编者按:
习近平总书记指出,实现党在新时代新征程的使命任务,党的建设和组织工作要有新担当新作为。南方杂志社、南方+党建频道平台特此推出《南粤先锋》专栏,讲述南粤党员故事,讲解党建知识,树立先锋形象,敬请垂注。
中共中央办公厅、国务院办公厅印发的《关于进一步保障和改善民生 着力解决群众急难愁盼的意见》,为聚焦就业、教育、医疗等民生领域提供了重要指引;中央城市工作会议提出“内涵提升式发展”,更是将“衣食住行、安居乐业”等民生小事,上升为人民城市建设的核心命题。而能否真正将民生“关键小事”作为施政“头等大事”,关键在于党员干部秉持什么样的政绩观。
厘清“内与外”,让为民造福成为政绩的价值旨归。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城市工作会议上强调:“督促领导干部树立正确政绩观,抛弃私心杂念。”笔者认为,政绩观的 “内与外”,本质是“民心”与“私心”的较量,是“政绩为谁而树”的考题,如果内失初心之“正”,外必行偏差之“实”。近年来,一些古怪现象屡见报端,比如高档旅游项目占地广阔却门庭冷落,乡村小学空间逼仄仍有90位孩子蜷身求学;比如城市“牛郎织女”类雕塑屡成“通报典型”,社区菜场车位需求迟迟落空。这一疏一密、一多一少,恰似一面棱镜,折射出本末倒置的施政偏差。党员干部当以此为戒,辨明内外,唯有“内”的为民初心扎得深,“外”的私利诱惑才抵得住,政绩才不会偏离“为民造福”的正确轨道。
统筹“稳与进”,让人民至上成为发展的核心导向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:“有些事要打攻坚战,有些事要久久为功”,正是对 “稳与进”的深刻诠释。稳,需以钉钉子精神把群众天天有感的小事做深做细。为低收入群体筑牢兜底保障网,夯实教育医疗基本盘,推进城乡公共服务一体化,织密“一老一小”服务网。这些看似细碎的日常工作,却是最能让群众感受到“稳稳的幸福”的关键。进,要以“绣花功”推动民生服务从“有”向“优”递进。与其跟风建巨型雕塑,不如像福州护榕那样守护城市文脉。与其复制商业综合体,不如聚焦课堂建设提效、生活供给提质、照护服务提优等,把智慧共享课堂、社区便民服务、养老托育融合做精做优。如此,才是把人民至上刻进政绩里,让发展既有“底色”又有“亮色”、既有“温度”又有“进度”。
辨明“虚与实”。让实绩实效成为政绩的根本标尺。靠什么树政绩,丈量着干部的作风纯度与能力深度。虚的政绩,是报表上的“增长数字”、汇报里的“华丽说辞”:豪华地标拔地而起、临街立面统一美化,却经不起群众反问“花这么多钱,回家小巷的路灯咋还是暗着”;实的政绩,是生活里的“口碑清单”、街巷间的 “朴素点赞”——“柏油路通了,雨天不沾泥”“村医驻点了,小病不出村”。政绩观的偏差,就显现在把资源投给看得见、摸得着、有实感的民生实事上,还是投到能上镜、快出彩、好造势的新形象工程中。党员干部当多着眼 “教室拥挤”“社区不便”“出行阻碍” 等问题,以实实在在的成果,赢得群众的真心信赖,为干部过硬作风和实干能力写下最有力的注脚。
岁月流转,民心如秤。党员干部内守初心、统筹稳进、锚定实功,方能在民生事业中结出硕果——修到村口的便民路、装在巷里的感应灯、划在路口的安全线,看似平常,却能涵养成民心的 “参天大树”,以深植人民的根系汲取力量,为人民城市建设夯实底盘,为时代进步发展注入澎湃动能!
更多精彩内容:南粤先锋专栏>>>
【作者】蔡思玲
【供稿单位】揭阳市揭西县委组织部
【栏目统筹】陈健鹏
【频道编辑】周丽娜 陈冰青
【文字校对】华成民
【值班主编】刘龙飞 郭芳
【文章来源】南方杂志党建频道
北京配资网,10倍杠杆配资平台,正规杠杆配资平台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